热门揭秘:皇帝那些不为人知的事儿——明清十大武将排行榜新鲜出炉!
【本文目录导读】
明朝武将
1、徐达(1332年\~1385年):明朝开国军事统帅,淮西二十四将之一,官至太傅、中书右丞相、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,封魏国公,为人谨慎,善于治军,戎马一生,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,谥号武宁,赐葬钟山之阴,御制神道碑文,又配享太庙,肖像功臣庙,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,被朱元璋誉为“万里长城”,经典之战为“北伐灭元之战”。
2、常遇春(1330年\~1369年):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,明朝开国名将,元顺帝至正十五年,归附朱元璋,自请为前锋,力战克敌,尝自言能将十万众,横行天下,军中称常十万,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,兼太子少保,封鄂国公,洪武二年,北伐中原,暴卒军中,年仅四十,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、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、太保、中书右丞相,追封开平王,谥号忠武,配享太庙,经典之战有“采石矶会战”“鄱阳湖之战”“北伐伐元之战”。
3、李文忠(1339年\~1384年):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,是朱元璋的名将、谋臣,明朝开国第三功臣,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,战功显赫,获封曹国公,1384年(洪武十七年),李文忠病逝,追封岐阳王,谥“武靖”,配享太庙,肖像挂在功臣庙里,位次第三,赐葬钟山,经典之战有“新城之战”“北伐伐元”。
4、冯胜(?\~1395):明朝开国名将,洪武五年(1372年),征讨王保保,徐达、李文忠皆战不利,唯独冯胜斩获甚众,洪武二十年(1387年),以冯胜为大将军,与傅友德、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,降伏纳哈出,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,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,“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,胜居第三”,其女婿朱橚曾因秘密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严惩,后来因“胜功最多”,遭太祖猜忌,被赐死,因未能善终,死后没有进入功臣庙,经典之战有“远征辽东”“征讨扩廓”。
5、傅友德:明朝开国名将,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,随李喜喜入蜀,后率部归朱元璋,从偏裨升为大将,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北上伐元,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,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,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,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,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,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、平定云南,1644年追封为丽江王,谥“武靖”,经典之战为“北伐北元,七战七胜”。
6、汤和:谨慎沉敏,多次击败元军和张士诚、方国珍等部,后封信国公,并在浙江沿海设卫所城,防御倭寇。
清朝武将
1、戚继光(1528年11月12日\~1588年1月5日):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,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,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;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,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,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,经典之战有“岑港之战”“福建之战”。
2、年羹尧(1679年\~1726年):中国清朝名将,汉军镶黄旗,清代康熙、雍正年间人,进士出身,官至四川总督、川陕总督、抚远大将军,还被加封太保、一等公,高官显爵集于一身,他运筹帷幄,驰骋疆场,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,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,立下赫赫战功,公元1724年(雍正二年)入京时,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,但翌年十二月,风云骤变,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,列大罪九十二条,于公元1726年(雍正四年)赐自尽,经典之战为“平定青海”。
3、兆惠(1708\~1764):字和甫,姓乌雅氏,满洲正黄旗人,作为乾隆朝的著名战将,乾隆十二年,率师至乌鲁木齐,以功封一等武毅伯,阿睦尔撒纳叛后,配合北路军肃清准部叛乱势力,授定边将军,二十三年,由伊犁率师往天山南路平大小和卓之乱,连克南疆诸城,叛乱乃告平定,兆惠以功晋封一等武毅谋勇公,返京后授御前大臣、协办大学士兼署刑部尚书,他屡次征伐,为捍卫西北边疆、维护国家统一建树了功勋。
4、福康安(1754年\~1796年7月2日):清朝中叶名臣、外戚、民族英雄,大学士傅恒第三子,孝贤纯皇后之侄,他先后率军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、台湾林爽文事件、保卫西藏的廓尔喀之役、苗疆起事,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统一和完整,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,嘉庆元年(1796年)二月,赐福康安贝子,同年五月去世,追封嘉勇郡王,谥号文襄,配享太庙,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,经典之战有“平定台湾”“廓尔喀战役”。
5、岳钟琪(1686年11月8日\~1754年):岳飞二十一世孙,清代康熙、雍正、乾隆时期名将,雍正元年(1723年),以参赞大臣随年羹尧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,二月,袭破罗卜藏丹津大营,青海平,乾隆十三年,参与大小金川之战,献南北夹击、直捣中坚之策,并以13骑入勒乌围(今四川金川东)大营,劝导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父子归降,乾隆十五年(1750年),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,时年64岁的岳钟琪奉命出兵康定,成功讨平叛乱,乾隆帝赞为“三朝武臣巨擘”。
十位武将都是明清时期的重要军事人物,他们各自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,为明清两朝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。